1、铸件结构的工艺性:
a、拨模斜度过小,会引起铸件在脱模时变形或拉伤。
b、铸件刚度差,在顶出铸件时会引起变形。
c、铸件上有小而薄的深腔,造成模具型芯的刚度不足,在压铸时会产生变形。
2、模具方面:
a、合模时,分型面的不平行度误差及清理不净等原因,往往在铸件上形成毛边,而影响从分型面起止或跨越分型面的尺寸。
b、模具的刚度。金属压射时,在模具型腔内各方向产生相等的单位压力,支承板和侧型芯锁块刚度不足,会产生后退现象,使铸件精度降低。
c、成型部分的尺寸精度,定模和动模之间定位的准确性。
d、成型部分的镶块固定方法及牢固可靠性。
e、顶出铸件时,其作用部位是铸件的某一整修表面时,因顶杆的变动会造成尺寸精度的降低。
f、模具工作温度的差异,成型部分各部位温度不均衡而引起的热膨胀的差异。
3、压铸机方面:
a、动、定模安装板的不平度及相互间的不平行度。
b、动模拖板导滑的准确性。
c、机器合型力不够,压铸时不能保证其准确的合模位置。
4、压铸工艺因素的影响:
a、压铸比压的大小,影响铸件的致密程度。
b、涂料的厚度及均匀性。
c、模具分型面及活动部位的清理是否干净。
5、合金冷凝时的收缩
a、包住型芯的径向尺寸收缩量小,轴向尺寸收缩量大。
b、薄壁铸件比厚壁铸件收缩量小。
c、铸件形状复杂、型芯多的较形状简单,型芯少的收缩量小。
d、持压时间长、脱模慢的收缩量小反之则大。
e、浇注温度和模具温度低,收缩量小,反之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