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
设计模具时,应根据模具零件的功能和固定方式及配合要求的不同,合理选用其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否则,将不仅直接影响模具的正常工作和冲压件的质量,而且也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制造成本。
一、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要求
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分为过盈配合、过渡配合及间隙配合三种。过盈配合用于模具工作时其零件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且又不经常拆装的零件,如导柱、导套与模板的配合;过渡配合用于模具工作时其零件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但需要经常拆装的零件,如压入式凸模与固定板的配合;间隙配合用于模具工作时需要相对运动的零件,如导柱与导套之间的配合等。模具中常用零件的公差配合见下表。
序号
配合零件名称
配合要求
1
导柱、导套分别与模板
H7/r6
2
导柱与导套
H7/h6 H6/h5
3
导板与凸模
H7/h6
4
压入式模柄与上模板
H7/m6
5
凸缘式模柄与上模板
H7/h6 H7/js6
6
模柄与压力机滑块模柄孔
H11/d11
7
凸模、凹模分别与固定板
H7/m6
8
镶拼式凸、凹模与固定板
H7/h6
9
圆柱销与固定板、模板
H7/n6
10
固定挡料销与凹模
H7/m6 H7/n6
11
活动挡料销与卸料板
H9/h8 H9/h9
12
初始挡料销与导料板(导尺)
H8/f9
13
侧压板与导料板(导尺)
H8/f9
14
固定式导正销与凸模(压入凸模)
H7/r6 H7/s6
15
固定式导正销与凸模(用螺钉固定于凸模 上)
H7/h6
16
活动式导正销与凸模或固定板
H7/h6
17
推(顶)件块与凹模或凸模
H8/f8
18
弹簧芯柱与固定孔
H7/r6 H7/n6
二、模具零件的形公差
形位公差是形状和位置公差的简称,它包括直线度、平面度、圆柱度、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对称度及圆跳动公差等多种。根据模具零件的技术要求,应合理选用其形位公差的种类及数值。模具零件中常用的形位公差有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圆柱度及圆跳动公差等,现分述如下:
1、平行度公差 模板、凹模板、垫板、固定板、导板、卸料板、压边圈等板类零件的两平面应有平行度要求,一般可按下表选取。
基本尺寸
公差等级
基本尺寸
公差等级
4
5
4
5
公差值T
公差值T
>25~40
0.006
0.010
>400~630
0.025
0.040
>40~63
0.008
0.012
>630~1000
0.030
0.050
>63~100
0.010
0.015
>1000~1600
0.040
0.060
>1 00~160
0.012
0.020
>1600~2500
0.050
0.080
>160~250
0.015
0.025
>2500~4000
0.060
0.100
>250~400
0.020
0.030
注:1.基本尺寸是指被测表面的最大长度尺寸和最大宽度尺寸。
2.滚动式导柱模架的模座平行度公差采用公差等级4级。
2.垂直度公差 矩形、圆形凹模板的直角面,凸、凹模(或凸凹模)固定板安装孔的轴线与其基准面,模板上模柄(压入式模柄)安装孔的轴线与其基准面,一般均应有垂直度要求,可按下表的垂直度公差选取。而上、下模板的导柱、导套安装孔的轴线与其基准面的垂直度公差,应按如下规定:安装滑动式导柱、导套时取为0.01:100;安装滚动式导柱、导套时取为0.005:100。
基本尺寸
>25~40
>40~63
>63~100
>100~160
>160~250
>250~400
公差等级
5
公差值
0.010
0.012
0.015
0.020
0.025
0.030
注:1.基本尺寸是指被测零件的短边长度。
2.垂直度公差是指以长边为基准,短边对长边垂直度的最大允许值。
3.圆跳动公差 各种模柄的圆跳动公差可按下表选取。与模板固定的导套圆柱面的径向圆跳动公差,可根据模具精度要求选取4级或5级,在冷冲模国家标准中,其圆跳动公差值已直接标注在导套零件图上。
基本尺寸
>18~30
>30~50
>50~120
>120~250
公差等级
8
公差值
0.025
0.030
0.040
0.050
4.同轴度公差 阶梯式的圆截面凸模、凹模、凸凹模的工作直径与安装直径(采用过渡配合压入固定板内),阶梯式导柱的工作直径与安装(采用过盈配合压入模板内),均应有同轴度要求,其同轴度公差可按下表选取。
基本尺寸
>6~10
>10~18
>18~30
>30~50
>50~120
公差等级
8
公差值
0.015
0.020
0.025
0.030
0.040
注:基本尺寸是指被测零件的直径。
5.圆柱度公差 导柱与导套配合的圆柱面,其圆柱度公差一般可按6级精度选取。在冷冲模国家标准中,其圆柱度公差值已直接标注在导柱、导套零件图上。
三、模具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模具零件表面质量的高低用表面粗糙度衡量,通常以Ra(µm)表示。Ra数值愈小,表示其表面质量愈高。模具零件的工作性能如耐磨性、抗蚀性及强度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其表面质量的影响。模具零件的表面质量越高,其寿命也越长。但从另一方面看,对模具零件表面质量要求过高,则增加了模具制造成本。因此,应合理选用模具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模具零件常用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列于下表,可供模具设计时参考。
使用范围
粗糙度数值(μm)
GB1031-83(新标准)
抛光的转动体表面
0.1,0.2
抛光的成形面及平面
0.2,0.4
1.压弯、拉深、成形的凸模和凹模工作表面
2.圆柱表面和平面的刃口
3.滑动和精确导向的表面
0.4,0.8
1.成形的凸模和凹模刃口;凸模凹模镶块的结合面
2.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的表面——用于热处理零件
3.支承定位和紧固表面——用于热处理零件
4.磨加工的基准面;要求准确的工艺基准表面
0.8,1.6
1.内孔表面——在非热处理零件上配合用
2.模座平面
1.6,3.2
1.不磨加工的支承、定位和紧固表面——用于非热
处理的零件
2.模座平面
3.2,6.3
不与冲压制件及模具零件接触的表面
6.3,12.5
粗糙的不重要表面
12.5,25
不需机械加工的表面